文物走进上电!我校携手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11月4日,我校与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主办的“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在临港校区学术楼117报告厅举行。活动由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承办,通过文物展示、专题党课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红色精神融入育人实践,为学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内涵。

副校长杨宁,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石笑寒,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阮竣,事业发展部主任王俊,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群志,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涂莹亮等出席活动。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师生党员及学生代表近300人参加。

杨宁在讲话中结合新四军精神,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指导意义。他强调,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要传承“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革命传统,引导师生积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新作为。

阮竣在致辞中指出,红色文物是革命精神的生动载体。他以新四军臂章为例,强调“百物进百校”活动旨在通过实物实景实情,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融入血脉,激励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

活动现场气氛庄重,礼兵护送新四军臂章入场,引发师生肃立致敬。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大研学”青年讲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校友张煜萌围绕臂章背后的历史,讲述了新四军英勇奋斗的事迹,解读了“忠贞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他结合母校能源特色,指出红色精神与上电人攻坚能源技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内在一致性,引发广泛共鸣。

朱群志在发言中号召师生以红色精神筑牢信仰根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专业发展、服务能源强国的实际行动,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能源人才。

本次活动是校馆合作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