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抗战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外国语学院首日教育活动引领青年成长航向

为引导学生从先辈奋斗史中汲取力量,在“强国有我”的时代征程中锚定成长坐标,9月中旬,外国语学院开展以“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主题的首日教育活动,通过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青年思想引领。

新生启航:从历史深处厚植家国根基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徒步3680里西迁,用马背上的图书馆守护文明火种;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更要读懂‘书桌连着国运’的深意。”在2025级新生首日教育班会上,辅导员柏文博以“救亡图存、以身许国”的青年群体开篇,通过讲述抗战时期学子投笔从戎、翻译情报的历史故事,将“强国一代”的责任具象化。他特别强调:“军训的汗水不仅是意志的磨砺,更是对‘坚韧不拔’抗战精神的当代诠释。”新生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报国志”既要传承先辈风骨,更要转化为“深耕专业、攻克难关”的实际行动,在语言学习中融入能源电力特色,为服务国家战略储备本领。

中流砥柱:以跨界实践锤炼担当本领

“从‘卡脖子’技术突围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新时代青年的战场早已超越课堂。”2024、2022级首日教育聚焦“使命担当与专业突围”,辅导员赵梦嫄分析国际能源领域前沿动态,鼓励学生将外语优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她以“能源外交翻译团队”“跨文化电力合作课题”等案例,阐释“外语+专业”的复合型成长路径。同学们表示“抗战先辈用步枪捍卫主权,今天我们要用语言架起桥梁,在‘双碳目标’‘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实践先锋:在知行合一中淬炼过硬本领

“西南联大师生在防空洞里坚持科研,告诉我们‘奋斗’二字永远不过时。”2023级以“抗战青年实践启示录”为切入点,辅导员柏文博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成果中探寻成长密码。会上,“海韵诗绣”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也分享了暑期非遗文化调研实践中的所感所悟。

此次首日教育活动通过“历史镜鉴—现实观照—未来展望”的逻辑闭环,让抗战精神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钙片”。学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永不松动的螺丝钉”精神,在语言学习中锤炼硬本领,在能源电力特色领域彰显担当。

外国语学院 柏文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