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顾春华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心向光明 崇实笃行

各位老师、家长,亲爱的2025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桂香满溢校园,晨光点亮新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 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4800余名新同学加入上电大家庭。看着台下你们闪亮的眼眸和跃动的神采,这份青春的朝气,恰似此刻冉冉升起的朝阳。你们怀揣着未竟的求知渴望,肩负起新时代赋予你们的荣光与使命,坚定地迈入这座为“光明”而生的校园。在此,我谨代表上海电力大学,向2025级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向培育你们成长的家人、老师和亲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自1951年建校以来,学校紧跟国家发展的脉动,见证并参与了新中国电力发展史的无数成就。学校74年来的变迁记录了学校的文脉传承,也孕育了上电人血脉中特有的精神与品格。一代代上电人从这里启程,以智慧点亮万家灯火,用实干铺就复兴之路。

同学们,“上电人”已成为你们闪亮的标签。从你们踏入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走进沪城环路1851号的这一刻起,你们就正式“通电”,接入了全新的成长网络。未来几年,你们将在黄浦江畔、滴水湖边,努力“充电”,汲取知识的电流、储备专业的能量;也会在这里学习如何高效“储能”,沉淀创新思维、积蓄实践能力;更要在课堂、实验室、操场、舞台上勇敢“放电”,释放青春才华、展现智慧力量。在你们学成毕业、奔赴四方之时,正是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那时,你们这批新时代的“光明使者”,必将成为强国建设中最富活力的“发电单元”——以智慧并网,用担当输电,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持续而强劲的青春能量!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你们将如何传承上电精神?又该如何厚植“心怀家国、能源报国”的深厚情怀,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年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栋梁之材,这些素养缺一不可,而从实践的内在逻辑来看,最终需要在力行和实干中实现。

这种精神内核与实践方法论,早已深深融入我校“爱国、勤学、务实、奋进”的校训精神,成为上电人不可磨灭的印记。去年,我曾与 2024 级新生探讨:作为 “上电人”,该如何书写爱国报国的时代答卷,又该如何勤学善思、开启有为的精彩人生。今天,我想聚焦 “务实” 这一主题与在坐的2025级新同学们进行交流,以期共勉。

第一,惟实正心:秉真善以立己,做实在之人。

“实在”二字,源于对真实的敬畏、对规则的守护、对责任的担当。这份特质,恰是求学路上最珍贵的底色。从本科阶段沉心夯实知识根基、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到研究生阶段深耕专业领域、奋力突破能力瓶颈,我们总会在不同的阶段面对多样选择:是追求短期的“亮眼效果”,还是坚守长期的价值成长?是随波逐流迎合外界标准,还是锚定本心辨明方向?对于这些选择,不妨从我们校友的故事里寻找答案。

我校2024届本科毕业生杨昌雷,他在毕业时毅然选择奔赴西藏昌都——这座平均海拔3500米、最高处达5500米的高原山城就业。他曾四次报名参军,执着追寻军旅梦想,这份热忱最终让他如愿穿上戎装。退役返校后,他始终怀揣感恩之心,选择国网“订单培养”服务西部基层,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从逐梦军营到扎根高原,杨昌雷以他的选择,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实在”品格,更展现出了当代学子的价值追求。

这种“实在”,既是一种清醒的判断力,明晰何事该为、何事能为、何事可为;更是一种坚定的自制力,恪守自律、善于管理、勇于激励。同学们,“做实在之人”,它意味着不掩饰问题、不逃避短板,踏踏实实走好眼前的每一步;也意味着在大是大非面前守得住底线,在喧嚣诱惑中保持澄明之心;更意味着敢于突破自我局限,在成长路上持续向更光明的方向迈进。

第二,惟实励新:求真知而精业,修实干之能。

大学阶段是沉淀专业知识、厚植学术志趣、搭建认知体系的关键时期。无论外界节奏如何加快、信息如何繁杂,“求真知、务实功”依旧是你们最应坚守的首要任务。在此,我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把握“四个关键”:一是“广学以新”,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紧跟学术前沿,通过课程项目推动学用结合,深化知识理解;二是“强技以实”,主动夯实编程、数据处理等通用技能,促进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拓界以通”,打破学科壁垒,培养系统思维,积极利用微专业、选修课等资源,构建跨领域知识体系;四是“明辨以安”,辩证看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既要善用其提升效率,也要保持审慎,掌握技术使用的主动权。

不同阶段的同学还需找准自身成长重点。对于本科生而言,要践行“真学真做”,在课堂中学深悟透、在实验中严谨操作、在作业中独立思辨,扎实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反复锤炼每一项技能。研究生则应在“真学”之上,更强调“真研真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耕专业领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能力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方面,我们的研究生同学已经作出了生动的示范。如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团队,他们主动对接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扎根集成电路前沿,在专业深耕中锤炼出了兼具前瞻性与实用性的创新成果,最终在全国“集创赛”总决赛中勇夺一等奖,展现了我校研究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硬实力。又如自动化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团队在“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孵化项目”中同样斩获一等奖,并获得最高等级的天使基金资助,团队负责人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注册成立创业公司,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上的创业产品,用行动诠释了从“论文写在纸上”到“成果写在大地”这一跨越。

同学们,对真知的追求,不仅能唤醒我们对文化知识的热爱,更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价值观,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强化用科学知识破解实际难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在求真探索中丰富知识储备,在实干践行中提升综合能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青春在解决真问题、服务真需求中绽放光彩。

第三,惟实致用:践初心以报国,铸国之大器。

当前,国家“双碳”战略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持续深化,这对能源电力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样的时代召唤,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团队瞄准国家战略急需,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瓶颈,历经数年攻坚,最终开发出一种基于醚基的热响应电解质,实现锂金属电池在宽温域下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是“学识致用”的体现,它从来不是空泛的理念,而是将课堂所学、科研所得,切实转化为解决技术瓶颈的清晰路径,转化为驱动产业迭代的有效举措,更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务实行动。

这份“致用”,对同学们而言是对接现实需求的自觉选择,是将学识转化为报国担当的实践。校园之内,它体现为科研项目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严谨,是社会实践中“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务实;走出校门,它则是工作岗位中“挑重担、解难题、办实事”的担当,是在国家需要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底气。愿大家都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专业之力突破关键技术,以务实之举赋能乡村振兴,以创新之策驱动产业升级,让每一次实践汇聚成强国路上的光芒,让每一分付出熔铸为民族复兴的基石,真正成长为“以实践报家国”的强国之器。

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崭新的征程,迎接学业上的新挑战,探索成长中的新可能。愿大家以“务实奋进”之姿扎根当下,以“日新日进”之志超越自我,在求知路上追求卓越,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努力成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中坚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在上电度过一段充实、精彩而意义非凡的美好时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