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风光协同助“双碳” 科普实践育新人——数理学院“电力小课堂”走进社区

为深入践行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实施,强化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知,数理学院联合金域澜湾、云皓东宸两大社区策划开展了以“风光协同”为主题的“电力小课堂”科普系列活动。活动聚焦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与全民环保意识提升,着力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化普及。

3月8日,数理学院与云皓东宸社区联合主办首场活动,围绕“风光协同发电”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和展示。活动中,志愿者们详细阐述风能与光能的互补特性,重点分析风光协同技术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协同优势。通过动态模型演示,直观地展示风光互补系统如何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实现智能调节。

随后,数理学院与金域澜湾社区携手举办了第二场“风光协同发电”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着重分析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风光协同技术如何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转型。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活动采用“模型+实践”的模式,帮助青少年们更直观地理解风光协同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现场操作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模型,参与者们亲身体验风光协同发电系统如何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协同发电,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两场科普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传播了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激发青少年和居民对风光协同技术的兴趣。未来,数理学院将继续深化校社合作,采用更多元化的科普形式,推动公众践行低碳生活,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数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