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科普教育实效,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依托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绿色校园能量转换、收集与EMS管理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的资源优势,数理学院于6月26日举办第三期大中小一体化科普系列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由学院领导统筹部署,物理学科教工党支部、物理实验中心负责人协同推进,本科生志愿者团队全程保障,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活动圆满举行提供坚实支撑。
本次以新能源发电为主题的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启智-实践创想-竞技赋能”三阶递进式教学设计,构建起多维度的科创教育体系。在理论认知环节,教学团队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语言。特别设置温差发电动力小车与电磁加速装置双实践模块。学生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从电路搭建、全程参与新能源应用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整个活动的设计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能源发电的知识及其应用,这对于培育未来的科技创新者和环保倡导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活动覆盖临港明珠小学、华师大附小、上理工附小和临港建平初中等中小学,惠及50余名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新能源知识,还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活动的良好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为未来的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本科生志愿者团队为活动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和热情,帮助组织者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近年来,数理学院深度挖掘物理实验中心新能源演示实验室的科普教育功能,构建多层次开放实验活动。依托节假日时间节点,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沉浸式科普体验,通过“观测-触摸-实操”三位一体模式,有效激发参与者科学探索兴趣,显著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学院科普实践团队创新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开发系列新能源科普课程,运用“现场演示+互动实验+原理解析”教学法,将绿色发电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科学实践,使“双碳”经济战略理念具象化为生动的实验现象。
数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