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上电

《解放日报》今天上海高考考生查分,7月1日上海考生开始填报志愿 打好“宽基础”,转专业跨界就业不是难事

今天,2025年上海高考考生查分;7月1日,上海考生开始正式填报志愿。填报志愿,对于不少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今年以来,沪上高校不断调整本科专业,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不少高校强化专业设置对国家战略急需和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响应,开设新专业、新学院,增加双学士学位项目。

这些新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继续深造情况怎样?转专业有什么要求?面对林林总总的专业设置,考生又该如何选择高考志愿?

【专业“+AI”焕新再生】

如今炙手可热的“AI”,也成为高校专业调整的增长点。

作为上海首批5所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之一,上海电力大学的储能技术实验室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龙佳一正与团队测试新型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学校坚持“招—培—就”联动,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淘汰了7个就业率偏低的传统专业,增设了10个专业,其中储能科学与工程等3个专业紧密对接上海新型“3+6”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上海电力大学根据企业实际绘制了“产业人才需求图谱”,图谱显示未来五年储能、海上风电等六大紧缺领域岗位缺口超2万人。针对此,学校先期推进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3个专业,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并计划至2026年,拟再推广建设集成电路、新型电力系统等相关5个左右“双元制”专业(群),预期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模达8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