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以教育强国为引领 共探能源领域创新路径——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召开学习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凝聚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合力,4月27日,高效低碳发电与清洁能源利用创新团队在线上召开4月学习研讨会。与会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及学术交流分享,进一步明确团队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努力推动创新团队的高质量发展。会议由团队负责人潘卫国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朱群志教授领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核心定位。他指出,纲要以“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为总目标,首次系统部署教育强国建设的“两步走”战略,突出教育在政治引领、人才培养、科技支撑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结合创新团队发展实际强调,今后团队需紧扣“双碳”目标,聚焦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深化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教育科技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潘卫国通报创新团队目前的建设成效,指出各分团队在科研论文、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平台搭建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性进展,整体实力稳步提升。他强调,面对考核要求,团队需进一步聚焦高水平成果突破,通过任务清单化管理、精准对接岗位目标,明确成果提升路径。潘卫国表示,团队将以目标为导向,在高水平论文、项目和成果等领域发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后续考核及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控制领域,两位教师代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展现团队在能源转型中的技术攻坚成效。吴韶飞特聘副教授以《新型MOF-氨工质对的多效储存适应性研究》为题,介绍团队在极端气候下能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探索。该技术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跨季节储热等场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在Cell子刊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为解决能源储存与转换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张传林教授围绕《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赋能智能微电网的若干路径探讨》,分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融合的前沿实践。团队突破传统控制框架,开发深度强化学习控制器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融合技术,实现微电网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控制,并首次将相关技术落地实验样机。

会议指出,教育强国建设与能源技术创新相辅相成,团队需以纲要为行动纲领,将理论学习转化为科研动力,在相关重点领域加速突破。后续团队将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鼓励跨学科合作,营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确保高水平成果持续增量,为我国能源转型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能机学院 张鸿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