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校企人才匹配,提升高质量就业水平,深入推介我校优秀毕业生扎根能源电力知名企业,以“双耦合”就业实践模式贯通育用壁垒,11月19日至20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克勇带队先后走访北京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和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电力”)开展座谈交流。
以能源基因为底色,扎根能源行业展现上电学子风采
在京能集团,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磊接待朱克勇一行并参与座谈,双方围绕能源电力人才共育开展交流。随后一同参观了京能集团企业展厅。
座谈会上,王磊对朱克勇一行表示欢迎,强调双方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产业、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坚实合作基础,表示京能集团与学校发展,尤其是就业实习实践项目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合作空间。京能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韩秀会对京能集团的企业发展历程、“十五五”规划建设、企业能源电力发展规模以及青年人才培养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



朱克勇介绍了学校聚焦“智慧发电、智能电网、电力储能、电力人工智能”四大产业的人才培养布局与规划,强调我校作为上海市应用技术型高校代表,坚持强化能源电力学科赋能企业发展,尤其是对接能源电力企业的毕业生适配性强,不断在人才培养的共育下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京能集团作为我校毕业生最佳雇主之一,深受毕业生青睐,期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上电学子能够扎根京能集团。学生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成勇从毕业生专业特色、生源精准匹配以及就业实践“双耦合”精准对接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人才推介。
座谈会同时邀请了我校05届能源动力校友陈侃、06届能源动力校友赵文娟、13届工程管理校友张开印3位校友进行分享。校友们不仅对母校表达了深切的感恩与怀念,同时立足个人经历与发展,汇报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成长经历,表示自己的成才离不开企业与学校共同育人的结果,更加坚定了扎根京能集团、展现上电风采、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持续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使命。


以电力需求为导向,深入实习实践推动双耦合人才培养
在中煤电力,中煤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贾晖杰对朱克勇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公司相关情况作了介绍,并陪同参观了中煤电力公司生产调度中心。他表示,同为以服务国家电力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企业平台,中煤电力正围绕“智能化发电、绿色化转型”战略布局,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电力整合、电力大数据运维等领域持续发力,当前急需兼具专业理论功底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新一代电力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新疆等能源电力生产热土更是求贤若渴,而上海电力大学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学科优势、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生源质量分布,均与企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不论在毕业生招聘、实习实践、科研交流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朱克勇感谢中煤电力的长期支持,他在交流中表示,中煤电力的产业结构与学校“智慧发电、智能电网、电力储能、电力人工智能”四大产业人才培养布局高度契合。他强调,学校始终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立足现场,立足一线,通过“校企双方供需耦合、人才培养与就业耦合”的“双耦合”模式,着力促进毕业生树立能源报国情怀,增强岗位适配能力,增进企业就业感情。针对中煤电力的人才需求,学校可定向推荐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技术、新能源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并建议双方共建订单式培养计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认知就业现实场景,把握未来发展通道,共同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在参观中煤电力生产调度中心期间,贾晖杰讲解中煤电力各个电厂运行的大数据情况,指出通过调度中心的智能化系统,可对全国范围内所属电厂的发电量、机组运行状态、能耗指标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参数异常便会自动触发预警机制,为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一智能化运营场景,也让随行人员更直观地感受到企业对“电力+大数据”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据悉,我校学生培养“双耦合”计划是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校企双方供需耦合、人才培养与就业耦合,采用“优先选拔、培养前置、分类培养、提前入企”的运行方式,构建以“职业体验—在岗实习—订单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25年暑期,学校“双耦合”计划组织了23支就业实习队伍、308名学子奔赴全国各能源电力企业,积极拓宽成长边界,淬炼综合实力,其实习表现受到多家企业盛赞,为能源电力人才培养、人才精准对接提供新范式。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