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

11月14日上午,我校在临港校区学术楼301会议室召开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会议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尹毅教授作基金申报指导。副校长张波作动员讲话。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东东教授主持。

张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学校“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必须正视差距。他指出,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取消两年不中停一年限制、提高青年科学家资助比例、设立基础科学中心青年赛道,更加注重原创性与交叉性研究等利好政策。面向“十五五”时期,学校将全面推动科研工作导向向高质量国家项目转身,全校需要从五个方面持续努力:一是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从“自由探索”到“战略引导”的转变;二是聚焦青年人才,筑牢基金申报的“基本盘”;三是提升申报质量,构建“全流程、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四是突破学科壁垒,打造“能源+”交叉研究新高地;五是优化科研生态,营造“崇尚创新、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乎学校发展大局,关乎学科建设水平,关乎每位教师的学术成长,并呼吁各院部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把基金申报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科研团队要发挥组织优势,成为基金申报的坚强堡垒;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树立“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的恒心,把基金申报作为学术生涯的重要阶梯。

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侯建朝分析基金政策变化,提出申报建议,并通报2026年度申报工作安排。

尹毅从自身与团队申报项目和评审项目的经历入手,阐述基金申报如何与科研工作整体协同、如何与个人和团队发展融为一体、如何把握科研活动与基金申报的周期,并对提高申报书质量进行系统论述。

人工智能学部主任严怀成教授、电力工程学部副主任林顺富教授、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巩帅奇讲师,结合自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成功经历,倾囊分享申报经验与核心技巧。分享中,他们围绕项目选题立意的精准把握、科学问题的深度凝练、申请书的规范撰写要点、创新点的鲜明阐述逻辑,以及申报全流程的关键注意事项等核心环节,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细致指导。内容详实具体、针对性强,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借鉴与清晰的申报指引。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教师踊跃提问、积极互动,围绕项目申报的具体疑点、实操难点,以及大家关切的激励机制、职称聘任等核心议题,与专家及科研院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入研讨。现场氛围热烈浓厚,交流实效显著。

李东东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更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学校始终将其作为核心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将其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希望各院部领导切实履行好基金申报的领导职责。他寄语全体教师要深刻理解基金申报书质量的首要意义、要践行“钉钉子精神”提升申报质量:一是精准发力“钉准”方向,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凝练真问题、找准创新点;二是持之以恒 “钉实”过程,对申报书反复打磨、多轮论证,不回避难点、不敷衍细节;三是协同攻坚“钉牢”目标,发挥团队协作形成申报合力。科学技术研究院将以“服务教师、赋能科研”为核心,一方面强化精准服务,另一方面落实闭环督促,与各院部协同推进。他号召各院部领导、教师要凝心聚力、同向发力,以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头推进申报工作,支撑教师发展,确保完成基金工作“十五五”目标,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部、人工智能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研秘书和骨干教师及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参会。

科学技术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