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河南省本科高校关工委第四协作组第2小组一行12人,在组长、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程天宝的带领下,莅临我校关工委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以“交流互鉴促提升,凝心聚力育新人”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关工委的新使命及其实现路径。调研活动在杨浦校区行政中心9楼五号会议室举行。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石奇光,副主任韦钢,退休党委书记(退休工作处处长)、校关工委秘书长徐广新,老同志梁磊、贺雪晨及关工委青年教师委员崔颖,二级关工委代表,退休党委(退休工作处)人员出席活动。研讨会由退休党委副书记(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校关工委副秘书长李晓梅主持。

河南省高校关工委同仁们首先参观了我校关工委办公场地与校园,实地感受上海电力大学平凉路老校区沉淀的文化风貌和建筑风格,分享了双方在新中国初期建校的共同话题,为后续的深入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上,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上海电力大学退休工作视频。生动的画面与感人的故事,集中展示了我校广大退休老同志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关心青年学生成长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退休党委(退休工作处)在服务管理、搭建平台、激发老同志正能量方面所做的工作与成效。

随后,徐广新代表学校对河南省高校关工委同仁的远道而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及关工委工作的基本情况,期待通过此次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在主题交流环节,石奇光作专题发言,他聚焦发挥我校关工委的“五个优势”即:制度优势、“五老”优势、电力优势、情怀优势和青年优势,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骨干队伍作用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的“五好”关工委建设方面的想法与做法。他分享了我校关工委以“三线推进法”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关工委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提升工作影响力和实效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

韦钢聚焦关工委工作的协同机制,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关工委成员单位之间协调联动的经验。他谈到,我校关工委将工作纳入立德树人总体布局,构建校院协同、部门联动的制度体系,依托常态化沟通保障多方信息畅通、步调一致。聚焦品牌建设,打造“读懂中国从电说”等特色活动,促进“五老”与青年互动,实现资源互补。同时依托科研驱动,老同志全程参与课题指导,成果丰硕,持续激发协同育人新动能。校关工委工作人员刘佳从“迅速响应,顶层设计,筑牢学生委员工作‘制度基座’”“明确职责,精准定位,勾勒学生委员履职‘任务图谱’”“强化管理,系统赋能,搭建学生委员能力‘提升阶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生委员的选拔、培养与作用发挥机制。
随后,电气工程学部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叶华刚聚焦“党建引领,筑牢第四育人阵地”“五育并举,厚植能源电力情怀”“由智及质,助力学科科创育人”三个方面,展现了老一代电力人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严谨的工匠精神引领青年学子成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孟延新聚焦“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院协同推进”“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强化思政引领”“依托品牌培育项目,探索特色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关工委赋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及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一院一品”的实践探索。
在交流研讨环节,组长程天宝、南阳理工学院关工委执行主任肖泽昌、郑州师范学院关工委执行主任李树生、河南工业大学关工委副主任樊先云、郑州师范学院关工委副主任孙绣华等领导专家,纷纷就感兴趣的话题提问交流。他们高度评价了我校关工委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特别是对“五好”关工委创建的扎实举措、成员单位联动的有效机制、特色品牌的精心培育以及探索关工委学生委员作用的做法,表示认同与肯定。双方围绕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面临的挑战、老同志优势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品牌的长效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分享了各自院校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最后,程天宝代表全体调研成员对我校的热情安排和无私分享表示衷心感谢。他用“四有”概括了我校关工委工作:“党委重视有保障”“品牌建设有特色”“关工委工作有创新”“重视基层,关工委工作有抓手”。

石奇光再次感谢河南省关工委同仁的传经送宝。他在总结中指出,河南省本科高校关工委成立40周年,有丰富的成果积累和经验,他希望双方保持联系,加强交流学习,为进一步做好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携手奋进、共同进步。

此次调研活动内容充实,成果丰硕,不仅为豫沪两地高校关工委工作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是一次经验的共享、智慧的碰撞与情感的融合。通过深入的观摩与研讨,双方均表示拓宽了工作视野,启发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校关工委 刘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