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系统谋划、高效推进学校社科研究工作,11月5日上午,我校在临港校区学术楼301会议室召开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会议特邀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先华教授分享申报经验。经济与管理学院、文科学部、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部)长/主任、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副主任,科研骨干人员及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员参会。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夏能弘主持。

夏能弘对学校“十五五”科研发展规划及综合改革方案进行系统解读,他明确指出,学校“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重服务、强贡献”为导向,文科科研是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重大、使命光荣。为确保“十五五”核心目标落地见效,学校上下一心要通过超常规举措推进落实,一方面修订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同时配合人事部门推进职称评聘机制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多维度保障举措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内生动力。
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侯建朝详细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通报2026年度申报工作安排。
副校长张波在动员讲话中充分肯定“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我校国家级高层次社科项目在数量与体量上存在差距。他强调,当前国家社科的成绩与学校发展存在“三个不相称”:一是现状与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社会科学目标不相称;二是与学校能源电力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不相称;三是与行业育人体系的要求不相称,高水平社科项目未能有效支撑学校高水平学科发展。
面向2026年申报工作,张波对学院(部)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切实增强申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变‘要我报’为‘我要报’”;二是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全力提升申报书的质量与水平;三是整合资源,强化协同,形成跨学科攻关的合力;四是优化服务,强化保障,营造潜心研究的良好生态。对科研骨干教师,张波提出两点殷切期望:一是要聚焦特色、锐意创新,把能源电力社科研究作为方向定位的“指南针”和创新突破的“引擎”;二是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把申报社科基金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节拍器”和“催化剂”。他指出,“社科基金申报不是一蹴而就”,并提醒老师们要从“个人科研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重视自己的发展”。他最后强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是一场硬仗”,他号召全校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智慧,“就一定能够在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实现新的突破”,“做出上电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到上海海事大学吴先华教授作指导,吴先华教授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及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吴先华教授在专题报告环节结合自身丰富的申报与评审经验,作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技巧和经验专题讲座。从选题、撰写申报书、申报的几个问题等维度进行系统讲解,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指导。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教师围绕申报具体问题与专家进行热烈交流。

本次动员会统一了思想,认清了形势,既是一次工作部署,更是一次学习提升,为即将到来的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高度重视此次申报工作,严格按照学校部署,及早启动,精心打磨,力争在202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取得新突破,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