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上电

《东方教育时报》大中小“园艺师”齐上阵,上海首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启动

翻土、选苗、培植……4月30日下午,在上海鲜花港的暖棚里,来自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的大中小学生们,携手设计打造自己的主题园艺景观。在鲜花港园艺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穿上围裙,带上手套,挥舞着锄头,纷纷成为新晋园艺师。在他们手中,以“凤梨”“红掌”“竹芋”为不同主题的三块园艺景观灵动呈现。

当天下午,由上海电力大学发起,上海鲜花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临港小学共同推进的沪上首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基地在这里正式揭牌,成为学校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这场别开生面的“园艺+”劳动实践育人课,正是实践基地的首场活动,也是校企携手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创新开展临港新片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探索。

每一次翻土、插画,都让建平临港小学学生韩斯乔感到新奇有趣。活动中,大中小学生错落分组、以大带小,韩斯乔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化身小园艺师,自行设计培植绿植。“我在其中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他高兴地说。“我们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建平临港中学田艾鑫告诉记者,在实践中自己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收获了成长。

以“园艺+” 为切入点的劳育课,引导大中小学生在参与充满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园艺造景”劳动过程中学习、观察、探究、思考,体验劳动之美、创造之美,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自然融合。“从设计花卉造型、开垦翻新土壤,再到种植花卉绿植,使我充分感受了劳动与创意的完美融合,体会到了劳动的魅力。”在上海电力大学学生武子诺看来,这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很有吸引力。“用自己亲手种植的一片花、设计的一处景,为即将毕业的自己送上一份鼓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上海电力大学根据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学生特点,与校外单位结对,共同开发劳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组织大中小学跨学段协同创新劳动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以生为本、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劳动教育方案,引导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学习项目中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大中小一体化劳动教育“大课程”。

活动当天,“上电海鸥社实践基地”也挂牌启动,这也是上海电力大学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将劳动教育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又一次尝试,希望通过把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产教结合,融入科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给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劳动赋予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vSbbg3i7a7cIbzVkd7bnQ

上海首家劳动一体化实践基地.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