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不容辞 用“心”守护学生健康。健康不是没有疾病,而是我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的整合。——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 余建诚
凌晨四点
3月14日,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余建诚老师入住杨浦校区,这是他第二次逆行封控区。“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余建诚老师这样说道。校区进入封闭管理后,首要解决同学们的生活问题。当晚,余建诚和其他驻校老师连夜制定校园生活预案,从组织志愿者、制定网格化管理到落实一日三餐分发、物资调度管理、核酸检测排表、落实学生洗澡方案...当他离开办公室时已是凌晨四点。3个小时以后,余建诚老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24小时“不打烊”
疫情扰乱了同学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秩序,不仅威胁同学们身体健康,还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防疫也要防“抑”。余建诚老师除完成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外,一天还要进行5小时以上的心理咨询,甚至牺牲自己午饭、晚饭时间,尽快解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看着同学们从刚开始的焦虑、抑郁、情绪失控到后来如释重负、开怀畅谈,余建诚老师深有感触:“能够帮大家释放压力,消除恐惧焦虑,很有成就感,只要有人需要,我的手机二十四小时‘不打烊’。”
网络心理咨询
学生事务中心接待学生来电
同时,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封闭期间校园内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余建诚老师策划了我校“同心战‘疫’,共守你我健康”的心理健康月活动,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以期舒缓同学们的心理压力。在“上电学工”微信公众号中,同学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余老师撰写的“上电心理战‘疫’”推文进行自我调适,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这战“疫”,我们必须打赢。疫情之下,速度就是效率,咱也不会落下抗疫中的每一项工作…——研工部研究生就业中心王少龙
义不容辞上“疫”线
3月14日中午,研工部研究生就业中心王少龙老师接到学校的通知后,义无反顾投入到杨浦校区“7+7”封控管理工作中,而这一驻守便度过了28个日夜。
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时间紧、任务重,王少龙老师与第一批校内进驻老师们迅速投入工作,争分夺秒,连续奋战通宵达旦,不仅在3月14日晚上9点前顺利完成杨浦校区全校楼层网格化志愿者组建工作,并且在当晚10点的全校核酸检测实施中,15分钟内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检测。作为一线工作小组成员中的一员,吹响第一次核酸检测战斗号角后,王少龙连夜又同战友们讨论推进马上要面临的全校学生用餐配送、学生洗澡等各项疫情防控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确保校园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疫情防控期间,王少龙老师专项负责校内志愿者物资及学生生活物资统计和供给,不仅时刻保障所有核酸检测志愿者全身防护物资和消毒物品的储备,同时做好每日网格化统计工作,为在校学生紧急物品的使用做好供给和有序配送,通过分区域、分楼栋形式定点配送物资,组织学生党员、楼层长以“无接触方式”解决物资配送问题。
而在疫情防控之余,王少龙老师也不忘本职工作,做好研究生就业事务线上办理、每周就业率数据更新上报以及招聘单位的线上推送,持续关注未就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进展,协助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昼夜在岗,是他的工作常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但总有人会选择逆流而上,守护大家,这就是英雄的模样,但英雄从不止一个模样,他们虽然不是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披了一件叫做担当的铠甲,他们不是不知艰难困苦,只不过想为校园内的同学搭一座坚强的堡垒,他们是以爱为武器,以使命为信条,坚守岗位的学工人。
学工部 供稿